认识哀伤与疗愈之道

贡献者: 谢慧儿

在疾病与康复的过程中,哀伤会以多种形式出现,从健康或身份的丧失到挚爱离世,这种情绪常伴随着癌症患者及其家人,贯穿整个抗癌旅程。

什么是哀伤?

哀伤和失去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。当我们失去某个人或某种对我们来说重要的东西时,悲伤是一种自然的情绪反应,同时也是疗愈过程中的重要环节。对于癌症患者及其家属而言,哀伤可能是一种深沉和持久的体验。这种情绪常常贯穿整个抗癌过程,伴随着各种形式的失落。

哀伤不仅仅与死亡有关

虽然我们常将哀伤与亲人的逝去联系在一起,但触发悲恸的原因远不止于此。癌症患者可能为健康的流逝、掌控感的消弭、安全感的瓦解以及常态生活的远去而感到悲伤。即使在治愈后,幸存者也需直面治疗带来的长久印记 -- 如身体部位的缺失、神经病变、听力或记忆力减退,这些都可能改变他们的日常生活。即便战胜病魔,这些失去依然真实存在。适应这些变化需要勇气,而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种适应也能孕育出坚韧的生命力。

预期性哀伤

在真正失去之前,哀伤常以预期性姿态显现。当患者预见到让自己所担忧和害怕的——如错过生命中重要的里程碑或丧失身体功能时,这种哀伤会悄然滋生。患者们曾如此倾吐:

“当朋友谈到他女儿的婚礼时,我感到恐惧,因为我害怕无法牵着她走上红毯。”

“每走一步都很痛。我知道这会如何结束——就像我父亲一样,我会坐上轮椅。”

“想到爸爸的下一个生日,一种无声的悲伤压在我胸口,如同黄昏时分的影子。”

亲人离世后的情绪反应

即便早有准备,至亲的离去仍可能带来震撼——特别是当死亡发生地太突然或过早时。哀伤往往伴随着多种复杂的情绪:沉痛的悲伤、对至亲的思念、对失去或对自己的愤怒,因无力挽回而产生的愧疚。有些人也会感到一种释然——因为亲人不再受苦,或对照顾的重担得以结束而感到一丝感激。这些看似矛盾的情感,其实都是悲伤过程中自然且常见的一部分。

认识哀伤

哀伤通常经历五个阶段——否认、愤怒、协商、抑郁和接受。然而,需要了解的是,这过程并非线性进程。人们可能在不同阶段之间往复徘徊,每个人体验这些情绪的方式也不尽相同。

适应亲人的离世

悲伤的深度,往往映射出我们爱的深度。至亲离去留下的空洞令人窒息,而学会与这种空缺共处,是一段漫长且艰难的旅程。哀伤是极为个人的体验,没有对错之分,也没有统一的疗愈时间表。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处理失落。疗愈始于正视痛苦,而非遗忘 ; 是在继续前行的路上,学会将这份失去化作内在的力量。

当悲伤挥之不去时

有些人在失去之后难以适应,可能陷入抑郁之中。复杂性哀伤或长期性哀伤指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,悲伤没有减轻反而加重的情况。如果您在经历亲人离世后有这样的感受,请务必寻求援助。与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倾诉对您会有帮助。

超越别离

我的个人体悟是:哀伤是对失去的调适,是在没有至亲体温的世界里建立新的生活方式。这是一种“延续性的联系”——在记忆与精神中与逝者维系一种持续的情感纽带。我们将他们的爱、信念以及他们留给我们的美好,给予生命,融入日常生活中,让他们的影响继续在我们如何生活、如何爱人、如何关心他人中,继续延续。

我们将他们的爱、价值观和留下的礼物带入日常生活,让他们的影响如涟漪般扩散,体现在我们的生活方式、爱的方式,以及关怀他人的方式中。

发表于 关怀与照顾, 心理健康, 慈怀疗护
发布 01 七月 20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