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和文章
认识超加工食品与健康风险

并非所有加工食品都不健康,但超加工食品(UPFs)正引发健康专家日益增长的担忧。本文将带您了解超加工食品的定义、健康风险以及如何做出更明智的饮食选择。
Q1 我听说过加工食品与超加工食品,两者有何区别?
从面包到香肠,我们消费的几乎所有食品都经历过加工。然而,加工食品与超加工食品的核心差异在于加工程度与配料构成。
加工食品中仍可辨识原始食材形态,例如浸泡在橄榄油(一种加工烹饪原料)中的金枪鱼罐头。添加油、盐、糖等加工烹饪原料可延长食品保质期,有时还能强化营养(如植物奶中添加钙质)。
超加工食品则经历了氢化等工业加工过程,同时还会添加食品添加剂、改性淀粉等工业成分以提升产品吸引力。其外观通常无法辨识原始食材来源。
Q2 超加工食品是否真的增加患癌风险?
目前尚难精确界定其因果关系,但已有越来越多研究表明,超加工食品摄入量的增加与癌症风险升高存在关联。
超加工食品普遍存在高脂、高糖、高盐的特性,且工业加工过程会破坏食材原有营养,导致其营养价值低下。
长期摄入易引发肥胖等健康问题,而肥胖已被证实与乳腺癌、结肠癌、肝癌等癌症风险升高相关。此外,超加工食品的高摄入人群往往同时缺乏新鲜果蔬、全谷物的摄入,这种饮食结构失衡本身也是癌症的危险因素。
Q3 如何识别超加工食品?
首先,思考食物的来源。无论是牛奶还是羊奶,我们都知道奶酪源自奶制品。而反观蟹柳,虽以“蟹”为名,实则多由白鱼肉与多种添加剂制成。因此,如果无法通过外观判断食品的原料来源,该产品很可能属于超加工食品。
其次,查看成分列表。超加工食品通常配料冗长。
此外,超加工食品的成分表中常出现不熟悉的化学名称(如人工色素、防腐剂、甜味剂等食品添加剂)时,即可视为识别信号。
Q4 为何冰淇淋、巧克力甚至早餐麦片和果味酸奶等常见食品也被归为超加工食品?它们是否不健康?
超加工食品存在差异性,不能一概而论。例如,果味酸奶被归类为超加工食品,因生产商可能用果酱或香精替代真实果肉。但也有用真正的水果制成的酸奶。为保持风味而添加的食品添加剂虽不影响核心营养,但使产品符合超加工食品定义。在此类情况中,食品添加剂的加入并未显著改变酸奶的营养价值。
同样,早餐谷物片因含有大麦芽提取物等添加剂而被归类为超加工食品,但它们仍能为饮食提供纤维和微量营养素。
相比之下,像薯片和糖果这类超加工食品则富含饱和脂肪、糖分和钠,而几乎不提供任何营养物质。它们通常热量较高且容易产生饱腹感,从而减少了摄入营养密集型食物的空间。这些是我们应避免的超加工食品。
Q5 如何减少超加工食品摄入量?针对上述食品有哪些健康替代选择?
从循序渐进开始。重点摄入更多天然食品或轻度加工食品。您也可以逐步用更健康的替代品替换饮食中的超加工食品。
例如,不选择果味酸奶,而是将新鲜水果添加到原味酸奶中。用燕麦片或奇亚籽布丁替代早餐谷物片。选择可可含量更高的黑巧克力来替代牛奶巧克力或白巧克力。
适量摄入超加工食品并无不可。但需注意控制即食食品的摄取量,购买前仔细阅读产品标签,并尽可能选择天然食品(例如,选择苹果而非苹果汁!)。
| 发表于 | 营养 |
| 发布 | 01 九月 2025 |
